
“前辈科学家们,为何如此信念坚定跟党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你们应该有怎样的理想信念?” 9月24日下午,我校校长郭姣教授在展示了“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入党申请书之后,以厚重的时代之问、使命之问开启了主题为“学党史 铸信仰 担使命——从党史故事中感悟信仰力量担当历史使命”的思政第一课,启发同学们从百年党史中感悟信仰力量、担当历史使命,引导同学们“忠于信、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校制药工程2020级(1)(2)班、药学类2020级(5)(6)班同学、中研院师生,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相关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代表一同聆听了这堂思政课。

郭姣从“忠于信: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志于道:立志高远、胸怀家国”“据于德:向德而立、克己奉公”“依于仁:仁济苍生、造福人民”“游于艺:博学精深、致知穷理”五个部分进行了授课。她首先以红军长征、中国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深刻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句话的内涵。她围绕“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撑和动力之源”主题,对毛泽东等革命前辈矢志革命、救国救民、百折不挠的革命经历娓娓道来,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和伟岸人格,以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本色,鼓励大家要永远牢记负重前行的前辈们,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革命意志,抱着革命必胜的信心,不怕困难,勇敢前行,在“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中把国家建设得更加昌盛。
接着,郭姣生动地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从做知青时的迷惘彷徨到“立志为人民做实事”、袁隆平从一名普通教师到“立志让中国人吃饱饭”的大科学家的经历,鼓励同学们要“立志高远,胸怀家国”,努力奋斗。她还亲切地分享了自身成长的经历,与同学们共勉,激励大家要有伟大的志向和远大的目标,将个人志向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郭姣随后动情地用江西苏维埃主席刘启耀流落为乞丐却不动用党的巨额经费的事例,向大家讲述要“据于德”的重要性,鼓励大家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厚植家国情怀,坚持立德修身,胸怀祖国和人民,“向德而立、克己奉公”,才能有大境界、大格局,成就一番大事业。
在讲述“依于仁”的内容时,郭姣指出,仁爱不是为自己,而是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怀有造福人民之心。在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学校正是怀抱“仁济苍生,造福人民”的仁心,派出附属医院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与全国人民一起打赢了疫情防控战。她结合自己实习期间秉承仁心救治被感染孕妇的经历强调,没有仁心就没有仁术;作为广药大的学生,要学习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仁爱之心,感受中国抗疫中“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每一个生命”的济世情怀,向我校抗疫先锋谭杰等医疗队员看齐,以责任和担当诠释仁爱之心、济世情怀,全力守护人民的健康。
在阐述“游于艺:博学精深、致知穷理”等问题时,郭姣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经历,告诉大家唯有博学精深,致知穷理,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实现探寻真理、启迪智慧、利己惠人的目的。郭姣用“如何做到游于艺”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努力围绕药学开拓进取,思考创新,以广泛涉猎、博学多识的学习方式和善于质疑、勇于突破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为探索生命健康奥秘,守护他人的“岁月静好”奠定坚实基础。
在报告中,郭姣将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回应和感人的故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要怎样学党史、铸信仰、担使命。她采用互动提问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热烈,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