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在我校成功举办
2014-11-13 中药学院 科技处|0
浏览量:
11月8日至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广东药学院和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承办的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在我校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药检系统、医药企业等单位的200多位代表以及我校300多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中药质量分析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讨,会议征文共计180多篇。
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分析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梁生旺教授主持;广东药学院校长郭姣教授、副校长陈燕忠教授出席了会议。
开幕式上,郭姣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来宾、专家学者及各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并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她表示,大会的召开对促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加深我校与学界的学术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将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最后,她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乔延江教授致开幕词,并转达了中华中医药学会领导的指示和问候,感谢学会领导对中药分析分会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校师生为筹办会议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大会共有21场学术报告,其中,乔延江教授就我国的中药分析学科建设作了专题发言,他全面分析了中药分析学的学科建设情况,就学科建设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肖小河研究员就中药质-效-量一体化评控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提出了中药质量控制的系统研究方法;第二军医大学现代中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卫东教授报告了基于中药的新药发现,指出中药已成为新药开发的主要来源,并介绍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蔡少青教授提出了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假说及分享了相关思考;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郝海平教授报告了中药体内外物质基础分析策略与方法,提出了中药体内代谢的综合分析方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梁鑫淼研究员报告了中药高效纯化制备与新药发现,提出了多种色谱系统用于中药成分的高效分离与解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王昌恩教授报告了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中医药学基础研究情况,介绍了基金申报与资助的相关情况;加拿大西门菲莎大学Paul Li教授报告了微流控与纳米科技用于中草药的研究,介绍了微流体单细胞芯片的设计制造及在中药中的应用研究。
中山大学苏薇薇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金红宇研究员、魏锋研究员、我校王淑美教授、河北省药品检验研究院刘永利主任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建梅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颖博士、上海禾萌信息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张建平研究员、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刘瑞新博士、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林杯灶先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潘正博士及我校杨永霞博士、邹忠杰博士也分别在会上就各自的研究领域作了交流发言。
专家们高瞻远瞩、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为参会人员奉献了一场又一场智慧碰撞的饕餮盛宴,将给大家今后的工作学习带来极大的推动和帮助。本次学术会议是一次高水平的中药分析盛会,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中药分析的现状和水平,对于推动我国的中药分析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会议期间,组委会组织专家根据研究意义、学术价值、写作水平、数据完整性等几方面对会议征文进行了综合评比,分别评选出大会论文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
经过两天的大会交流,会议圆满闭幕,参会代表对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感到非常满意。对于我校的整体实力、优势特色、校园文化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并给与了高度评价。会议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学校与学界业界的学术交流,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编辑:
上一条:我校学生在广东省第一届高等学校护理急救技能竞赛获三等奖
下一条:医药化工学院成功举办第二届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