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
×
×
切换导航
首页
广药大要闻
理论时政
高教视点
新闻纵横
媒体广药大
广药大风采
广药大图志
首页
>
广药大要闻
> 正文
我校成功主办中俄合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
2020-08-17 党委宣传部 浏览量:
8月16日,由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广东药科大学主办,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支持的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会议主题为“聚焦COVID-19防控,深化中俄抗疫合作”,旨在贯彻落实中俄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共识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抗疫合作重要论述精神,助推中俄抗疫合作实现新进展,进一步推动我国与欧亚地区国家人文和教育合作走深走实。会议采用“线上+线下”方式举行,主会场设在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校园国际会议中心。
会前,广东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在广州会见了出席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的钟南山、杨宝峰、郭姣、丛斌、张英泽、李校堃等6位中方院士和专家代表。李希代表省委、省政府热烈欢迎各位院士专家参会,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广东卫生健康事业表示诚挚感谢,并预祝交流会圆满成功。他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位院士专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坚持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研判疫情形势、完善防控策略、指导医疗救治、加快科研攻关、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付出了艰辛努力,为疫情防控大局作出重要贡献。希望大家以这次交流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国际合作,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有力促进疫苗研发、新药研制、关键医疗器械制造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广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听取院士专家在疫病预防救治、疫情监测、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专业意见,进一步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构建更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更好推动广东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主会场现场,广东省副省长王曦,广东省省直有关单位领导、中国工程院钟南山院士、杨宝峰院士、丛斌院士、张英泽院士、李校堃院士,国内兄弟院校专家领导邹全明、宋少江、刘叔文,以及我校领导刘晟、郭姣、巫宏星、张陆勇、黎锦城、邢晓辉等领导、专家、代表共260余人出席。在线出席的有俄方俄罗斯科学院瓦伦丁·巴普洛夫院士、丘里洛夫·列昂尼德院士,以色列人文和自然科学院耶胡达·舒恩费尔德院士,中方中国工程院张伯礼院士、陈香美院士、吴以岭院士、程京院士、黄璐琦院士、王琦院士、沈洪兵院士、张学院士,俄罗斯萨哈林州卫生部长弗拉基米尔·库兹涅佐夫、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副校长丹尼斯·布特纳鲁教授等。线上扩展到北京、南京、武汉等8个国内分会场,以及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9个俄方分会场。
开幕式简朴庄重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组长、“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宝峰作为大会名誉主席到会指导并作主旨报告;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俄方主席、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彼得•格雷鲍其卡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并给予大力支持。会议由大会主席、我校校长郭姣主持。
王曦在讲话中指出,中俄合作新冠疫情防控学术交流会议是高层次的国际学术盛会,来自中俄两国新冠肺炎防控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参与,广泛开展交流研讨,对中俄乃至国际合作抗疫都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山水相连,民心相通,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刻,中俄相互支持,守望相助,两国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疫苗研发等领域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合作,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作为中俄合作抗疫的重要桥梁纽带,在两国抗疫经验共享、科研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王曦强调,目前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国际社会只有团结合作、携手应对才能战胜疫情,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他希望与会的中俄两国专家深入交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有益经验和有效做法,进一步加强相关检测方法、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等合作,为增进中俄友谊、推动务实合作、维护全人类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会名誉主席钟南山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他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全球各国造成了巨大冲击。“我常常注意中俄两国疫情情况,很多东西可以相互借鉴学习。”钟南山指出,俄罗斯新冠疫情病死率非常低,而中国防疫特别是在中医战疫方面有独到的经验。“目前,俄罗斯在新冠疫苗研发方面进展很快,而且中俄有计划共同开展疫苗临床试验,这是两国友谊的体现,也有利于共同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钟南山表示,中俄双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携手应对疫情,成为全球抗疫合作中的典范。在随后的《新冠肺炎重症预警、预防及治疗》报告中,他从新冠肺炎发病机制、新冠肺炎病理特点、新型冠状病毒药效模型等多方面、多角度分享了新冠肺炎防治的独特经验。
大会名誉主席杨宝峰院士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在助推中俄合作抗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双方专家在疫情发生及防治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合作,在疾病防控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在随后的《抗COVID-19药物的现状与进展》报告中,他对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究现状及进展、新冠防治药物研发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针对抗病毒药物、抗炎药物、传统中药三类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大会主席郭姣教授在开幕式主持讲话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俄两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围绕疫情防控、患者救治、药物研发等领域展开合作,相互坚定支持,密切沟通协作,携手应对疫情。此次会议中俄两国专家同行通过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相聚,共享抗疫信息和防控经验,助推中俄抗疫合作实现新进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随后的《中西医结合防控新冠肺炎》报告中,她从新冠肺炎作为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为全球防治传染病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西医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的实践,中西医结合防控新冠肺炎的思考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开幕式上,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俄方主席单位——俄罗斯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副校长丹尼斯·布特纳鲁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是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的框架下,汇聚中俄两国专家,共同在预防、诊断、中西医结合等领域探讨如何抗击新冠肺炎的重要行动,期待会议实现预期成效。
俄罗斯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瓦伦丁·巴普洛夫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在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平台下,两国的医学合作与日俱增,关于医学的合作是中俄两国人民都关心的话题,两国人民的友好合作是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在随后的《抗COVID-19药物的现状与进展》报告中,他从教育、医疗、科研三个方面,介绍了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学术报告精彩纷呈
两国新冠疫情防控领域有关院士专家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并以线上或线下形式作了20个特邀学术报告,分享了两国最前沿的抗疫经验和做法。中国方面,除了大会名誉主席钟南山院士、杨宝峰院士,大会主席郭姣教授所做的精彩报告外,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报告题为《中医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从临床证候特点等多方面介绍了新冠肺炎(湿毒疫)的临床特征,并以大量临床实践指出中医药可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轻转重比例、促进康复、减少后遗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香美院士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专家共识》为题,回顾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和中国流行概况,介绍了《共识》的制定背景,并系统深入讲解了《共识》的核心内容;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吴以岭院士报告题为《络病理论指导外感温热病(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研究》,对络病理论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提出了络病理论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要作用;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院士的报告《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新技术》回顾了清华大学在2003年抗击非典肺炎时期的科技应对策略,并详细介绍了针对新冠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与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丛斌院士在主持报告会时,对钟南山院士、杨宝峰院士的演讲进行了精彩点评,并指出目前临床上对新冠重症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死亡机理并不完全清楚,给治疗和防疫工作带来了一定不确定性,有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死者遗体进行及时的遗体解剖、病理学检验,为指导临床有效治疗和进一步有针对性的研究奠定基础,这应成为抗击疫情及今后防疫的重要工作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的报告《发挥中医药疫情防控重要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中医药抗击新冠病毒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中成药的干预分层作用、轻症与普通型患者的主导作用、重症患者的中西医协同作用、康复中整体调节作用和预防中的优势作用;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长张英泽院士认为,应重视疫情期间骨科手术管理,其带领团队对疫情期间手术室的管理、手术患者转运、医务人员及患者的管理程序、术后终末消毒的处理等,制订了特殊的管理策略,确保疫情期间骨科手术安全,相关成果发表于《中华创伤杂志》;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院士在《新冠肺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中,向大家阐述了新冠肺炎和新冠肺炎血清学的流行病学特征、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新冠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在《抗新冠病毒相关诊疗产品的研发》的报告中,围绕新冠病毒感染早期诊断产品的研发思路展开叙述,对其团队在抗击新冠病毒相关诊断治疗产品研发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以《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在新冠肺炎病人中的影响及治疗》为题,通过系列成果和研究经验的分享,深入阐述了心血管疾病与新冠肺炎关系中的三大核心问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教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汉保卫战之协和答卷》报告中,介绍了疫情期间武汉协和医院举全院之力,携手6286名援鄂队员,开辟五条战线(三个院区和两个方舱医院)的一线抗疫情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杨子峰教授以《抗病毒抗炎并重的抗新冠病毒研究与实践》为题,介绍了中医药在近年抗击呼吸道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主张创造中西医学有机结合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来抗击疫情。
俄罗斯方面,除瓦伦丁·巴普洛夫院士的精彩报告外,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莫赛克自身免疫实验室主任耶胡达·舒恩费尔德院士的报告《新冠病毒中的气味——诊断机会》,从新冠肺炎常见症状、并发症入手,详细阐述了新冠肺炎患者嗅觉缺失的证据以及嗅觉缺失现象的主要发生机制,并详细介绍了电子鼻等新型智能气味诊断设备;俄罗斯萨哈林州卫生部弗拉基米尔· 库兹涅佐夫部长的报告《关于萨哈林州防治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进展》,分享了萨哈林州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并建议中俄双方相互借鉴抗疫经验;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临床研究部主任弗拉基米尔·安德里亚诺夫教授在题为《新冠大流行期间的临床实验》的报告中,介绍了新冠肺炎的全球流行病学特点和世界各地关于新冠肺炎的临床试验情况;莫斯科第一国立医科大学临床药物研究中心主任埃琳娜·斯莫利亚尔丘克教授介绍了莫斯科国立第一医科大学开展的“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使用艾法韦林的随机开放先导临床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使用法匹拉韦的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临床研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使用乐维利单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研究”“健康志愿者参与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的开放式研究”等4项相关研究,特别是,Gam-COVID-Vac联合载体新冠疫苗于8月11日获得了注册证(有条件注册),可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巴什基尔国立大学内科系主任拉法尔·扎吉杜林教授的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测和药物开发研究》,对该团队自主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情况预测模型即COVID-19 STIRD预测模型进行了系统性讲解,阐述了该模型的产生背景、概念、现状及优势,并介绍了该模型已用于俄罗斯和其它欧亚地区国家的新冠肺炎感染传播预测,以高准确性的预测结果帮助了政府和地区的相关抗疫工作等情况;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秋林·安东教授以《巴什基尔国立医科大学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为题,介绍了该校研究团队进行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急性肾损伤标志物研究、患者各器官的免疫应答研究等系列基础研究。中俄双方院士专家聚焦当前抗疫热点,围绕新冠病毒传播途径、药物研发、医疗防护物资生产与研发、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防控策略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研讨,进一步强化了中俄新冠疫情防控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推动早日结束新冠肺炎在全球大流行的局面,呵护人类健康。此外,陆军军医大学一级教授邹全明、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宋少江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刘叔文教授、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邢晓辉教授、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向东教授、广州医科大学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何建行教授等8位专家主持报告会并做点评。专家们以深厚的学养、前沿的视角、独特的感悟,对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疫苗开发、药物研究等领域的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所作点评深入精到、要言不烦,其专业内涵与特邀报告相得益彰,体现出很强的指引性与启发性。
会议反响热烈
此次大会引起了热烈反响。与会听众纷纷表示会议特别是院士专家报告体现了参与中俄双方合作抗疫专家极高的专业水准,涉及领域广泛,富有极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令人受益匪浅。会议举办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科技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广播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现场参会并进行了采访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光明网、中国科学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科技报、广东发布、南方杂志等近20家中央、省市媒体,报、网、端齐发,全方位、多角度广泛报道了大会盛况。俄罗斯方面,共有伦塔日报、俄罗斯Tass网、俄罗斯今日报、俄罗斯人民网、俄罗斯新闻报、商业视野报、罗斯巴尔日报、俄罗斯日报、Regnum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对本次会议进行报道。境外还有联合早报、凤凰网等多家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主流媒体进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关于本次会议的各类宣传报道近2000条次,其中各大网站196篇,影响力辐射中、俄、新加坡、北美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影响评价正面积极。据悉,本次会议成果将作为《中俄合作抗疫报告》重要内容呈送教育部,预计纳入2020年9月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中方工作汇报。
编辑:
上一条:我校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在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中获评“优秀”
下一条:我校召开2020年就业工作推进会
新闻总排行
【进展成效】党建热点|…
【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一行来…
我校举行“创新创业实践…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就…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
最新新闻
【进展成效】党建热点|…
【广东省高等学校党的建…
浙江药科职业大学一行来…
我校举行“创新创业实践…
医药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就…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