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学校组织人员参加了教育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二次调度会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党委副书记巫宏星、各培养单位党政负责人、分管学生工作负责人和毕业班辅导员、云浮校区三年级的辅导员以及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全体人员共62人参加了会议。大学城校园行政北楼一楼报告厅为主会场,中山校区办会议室、云浮校区办会议室设分会场同步视频直播。
会上,广东、四川、内蒙三省区教育厅和中国政法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四所高校分别汇报了本地区本单位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宁小华详细介绍了“24365”智慧就业平台的校园招聘服务、五类就业大市场、辅导员工作平台、就业意愿登记、职位精准推荐、岗位精选计划、毕业生网上签约与去向登记、毕业生实习平台和就业风险预警共9大模块的各项功能,希望各高校和广大毕业生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发挥战线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智能算法优势,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使就业信息服务移动化、一体化、智能化,更好地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从2021届目前就业形势、大力开拓市场性岗位、抓紧落实政策性岗位、用心用情做好就业服务、加快落实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作了报告。
最后,吴爱华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求职技能;二是心理辅导:关注就业困难学生群体;三是观念引导:引导毕业生服务社会、到基层就业,减少“慢就业”现象。对高校落实五方面就业工作也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坚持就业育人理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 觉把实现个人理想融入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去;二是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强化就业工作督促检查、组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三是协同开展就业促进行动。教育部将联合地方政府、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等共同举办“24365全国大学生就业促进周”相关活动,主要采用线下为主、线上同步的活动形式;四是做实就业统计监测工作。通过健全毕业生就业统计机制,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平台”,实现部、省、校数据同步共享;健全就业统计核查机制,推进就业工作综合评价,建立分层分类就业评价指标体系,到西部、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内容;开展布点监测工作,计划4月1日起开展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对分析研判毕业生就业形势、做好政策储备和应对预案起到积极作用;建立黑名单监督机制,针对培训贷、实习诈骗等情况做好毕业生提示提醒与专题教育,针对虚假招聘、就业歧视等问题要梳理名单上报;五是做好信息报送推广工作。注重发掘就业创业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典型,选树推广就业创业工作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做好就业信息报送工作,教育部将定期通报各地各高校就业创业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
教育部视频调度会后,我校召开了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会上,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求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学好用好国家就业创业相关政策,根据上级就业创业工作总体部署,完善本单位就业创业工作方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紧跟全国、全省和学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步伐,开展好本单位各项就业创业工作。中心还通报了近期各单位毕业生签约情况,部署了近期就业创业工作相关任务。医药化工学院汇报了本单位的就业创业工作情况,交流了相关工作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