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南方日报】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

刘小龙 2023-01-27 南方日报 浏览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坚持“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是百年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密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体现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担当与高度自信。


坚持“两个结合”是百年大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既源于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也因为马克思主义满足了中国人民的实践需要,还因为其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沃土。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是照亮人类解放之路的伟大真理,但它不是僵化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其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一百年的艰辛探索中,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与精神血脉,让真理之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直至根深叶茂。由于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理想追求、人民立场、辩证智慧和实践品格等方面高度契合,更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两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基础上的成功结合,有力推动了中国人从文化迷失到文化自信、从精神被动到精神主动的转变。总之,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化沃土、精神支撑和话语表达,使其深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党掌握历史主动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两个结合”成功开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两个结合”成功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坚强的领导力量,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现代化道路不能简单照搬照抄,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开辟出来的康庄大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吸收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并扬弃其弊端则提供了有利的后发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三者的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推动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在坚持“两个结合”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集中表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三个字是画龙点睛,彰显了中华文明气度,标注着现代化的中国主体、中国制度和中国经验,蕴含着现代化的国情基础、制度优势和民族特色,更沉淀着中国价值、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心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政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历史实践性、发展协调性和创新动力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性及其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显著优势,给那些既坚持独立又谋求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避免西方化、趋同化的全新选择。


在推进“两个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突出理论品质,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坚持”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从价值理念、理论源流、理论旨趣、思维方法、理论视野、实践品格等维度,诠释了深入推进“两个结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时代要求。

  人民至上是人民群众历史主体观、“民为邦本”理念在新时代的生动表达,将之升华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为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等具体标尺。自信自立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探索中国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坚持守正创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品格,要求我们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又不断以理论创新成果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系统观念是普遍联系观、运动发展观、三大辩证规律等的具体运用,并结合时代特点和战略目标,将之转化为把握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宏观与微观等辩证关系的战略思维。胸怀天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宽广视野以及追求全人类解放的远大理想,继承发扬了“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优良传统、博大胸怀,将之凝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命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自觉。

  总之,推进“两个结合”、牢记“六个坚持”必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新境界,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更大的真理力量。


  作者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有效防范研究”(18BKS038)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


编辑:李西贝阳



上一条:【南方+·广东教育头条】广东新春第一会后,大学当何为?| 湾区大学问

下一条:【南方+·广东教育头条】新年一开年,广东高校党委书记集体述职讲了什么?|湾区大学问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