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性锤炼和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7月15日至7月20日,广东药科大学202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题研修班在革命圣地延安成功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承办此次活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小龙、副院长张居永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行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修活动。
一、开班动员:发挥好延安精神的教育功能
7月16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延安大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延安大学)办公室主任、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凤林教授为研修班开班授旗、致欢迎辞,他表示延安大学过去是延安精神形成的积极参与者、模范实践者和坚定拥护者,今天是延安精神的忠实传承者和重要传播者。各位学员来到延安,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考察,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滋养和淬炼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与灵魂。他还代表延安大学向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赠书,希望两院加强合作,赓续红色血脉,分享育人经验。
刘小龙作了开班动员讲话。他指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延安精神是一座巨大的精神宝库,希望思政课教师能够珍惜此次研修的学习机会,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汲取历史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获得受益终生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他向全体学员提出四个方面的要求:以学铸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夯实信仰之基;以学增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锤炼铸魂育人本领;以学正风:保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工作作风,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学促干:自觉担负起铸魂育人的时代使命,更好地把延安培训期间的所学、所悟、所得,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坚定信念和切实行动,筑牢思政课教育教学主渠道,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科大学,培养自觉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二、专题学习: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感悟延安精神
为了帮助大家读好延安这本大书,此次研修学习以专题报告、实地考察、现场讲解和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将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以立体全面、生动形象的形态展现出来。
在专题理论学习中,延安大学惠晓峰教授带领学员从历史进程、辉煌成就、经验启示三个维度,重温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深入剖析了延安精神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为大家用延安精神淬炼灵魂、滋养初心,汲取信仰的力量,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和丰厚的历史底蕴。
在实地考察与现场教学交互融合的实践教学中,参训学员真切感受到了延安精神光照千秋的历史性贡献。在凤凰山革命旧址,冯建霞老师对白求恩精神的深刻阐释与石窑内党中央领袖简陋的办公用品、打满补丁的旧毛毯展览互为印证,向大家展示了共产党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矢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不变初心和坚定信念。
在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外杨家岭金色的阳光里,张文生教授对毛泽东与黄炎培纵论历史周期律的讲述与窑洞油灯、青绿菜畦交相辉映,使学员们对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刻理解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了更为直观的体悟。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学员们沿着延安时期党中央辗转奋斗的历史轨迹漫步前行,聆听李晓有教授讲授“大生产与南泥湾精神”,在照片、文物展览的观摩中追寻历史文脉,对“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南泥湾精神实质,及其砥砺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永恒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在梁家河槐树下的现场党课中,王东维教授深情回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始终坚持学习,带头踏踏实实干事,公道正派处事,以身作则行事,以实际行动践行为老百姓谋幸福的不变信念。学员们走访、观摩梁家河村史馆、知青旧居、知青井、淤地坝、沼气池,更加真切感受到了青年习近平如何克服工作、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带领梁家河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人民情怀、担当作为和坚韧意志,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活水源头以及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
三、沉浸式教学:在情感共鸣、铮铮誓言中锤炼党性
本次培训还组织了红歌教学、红色经典艺术“沉浸式”教学、师德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特色教育活动,让大家经受了思想洗礼、党性锤炼。
触及灵魂的情感式、体验式教学活动。在马小惠老师的红歌教学中,学员们不仅清晰了解到陕北民歌从“羊”歌到革命歌曲的演变历程,还在陕北民歌的学唱,欢快秧歌的现场学习中,体悟到了毛泽东同志号召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坚守。大型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的“沉浸式”教学,更是让学员们在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中,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小家,但更爱人民的无私情怀,体悟到了宝贵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的历史价值。
以誓言强化育人担当的集中宣誓仪式。在毛泽东同志参加张思德追悼会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革命遗址现场,全体思政课教师许下庄严承诺: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志做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大先生”。在宝塔山上,全体党员教师面向灼灼党徽雕塑、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更加自觉地用包括延安精神在内的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滋养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四、交流心得:更加自觉地用延安精神铸魂育人
培训期间学员们还利用晚上的学习时间,组织了“弘扬伟大延安精神 自觉担负铸魂育人使命”的学习座谈会。座谈会上学员们积极分享所见、所想和所得,相互学习交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易龙从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心路历程、延安之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党中央领导人对世界局势和革命形势的精准预测三个方面分享了学习体悟,认为党的理论创新对于革命胜利而言极为重要,延安精神是由感天动地的革命斗争实践所孕育。肖荣钦老师分享了自己对延安精神中坚定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放思想实事求内涵的理解和感悟,认为这些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使命担当高度契合、内在统一。劳开准老师分享前后两次来到延安的不同感受,认为自己在潜移默化的实践学习中得到了思想淬炼、理论提升。刘永辉老师从生活经历出发感悟南泥湾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其对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使命的重要启示意义。赵兰芳、李慧、王晓放等老师也踊跃发言,表示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历史的智慧和信仰的力量,校准前进的方向,更加自觉担负起铸魂育人使命。
在结业仪式上,张居永以“感动、感恩、感谢、期待”为关键词做总结发言。感动于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感恩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感谢延安大学师培中心的精心组织,以及本次培训组织者和全体学员的共同参与,让本次培训圆满完成;期待大家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延安精神,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药科大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通过此次学习培训,全体思政课教师在理论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得到淬炼、党性上得到锤炼,精神上得到洗礼,能力上得到提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生动案例,纷纷表示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善用“思政课大课堂”,拓宽“大思政课”实践路径,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常态长效,学、教、研、宣一体贯通,用好铸魂育人主渠道,筑牢立德树人主阵地。
弘扬伟大延安精神,自觉担负铸魂育人使命!广东药科大学2023年暑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班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