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高校正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近日,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花开龙湾”实践团深入“南药之乡”——广东省罗定市龙湾镇,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发挥学科特色,开展“南药种植调研,推普走进千万家”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规范化建设南药种植网站和推进南药种植物联网监测技术应用,助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距罗定市区以西55公里以外的龙湾镇,地处偏僻,以丘陵山地为主,村镇常住人口以老人、儿童为主,教育条件较为落后。近年来,龙湾镇大力推广南药种植,使得南药种植产业成为该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种植技术相对落后,南药种植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尚不明显。为更好地帮助村民提高种植技术,改善当地的教育环境,“花开龙湾”实践团深入调研实地考察,采用“三板斧实践法”,为助力破解龙湾当前发展难点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走访一线南药种植农户和当地种植技术人员,了解种植户面临的困难以及种植需求。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南药种植存在“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导致南药种植的质量和产量缺乏保障,加上种植土地比较分散,统一协调管理存在较大的困难;再者,由于南药种植溯源体系缺乏技术支持,以致中药材成品质量参差不齐,追踪溯源困难。“花开龙湾”实践团是一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背景学子组成的团队,在了解到当地南药种植“痛点”的基础上,依靠广东药科大学医药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往后将持续与当地南药种植户对接,规范化推进南药种植网站建设,为南药种植信息化管理以及追踪溯源提供帮助。

龙湾镇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政策措施为引导,为农户输出藿香、走马胎、金线莲、匙羹藤等品种的组培苗及配套技术,待中药收成后再向农户购入并进行初加工的乡镇企业。在百草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办公室主任蓝敏华的引领下,实践团对该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实践团了解到,当地南药种植的日常监测,比如长势情况、施肥情况、浇水情况、温湿度情况、病虫害情况等,主要由人工劳作进行,由于程序繁琐,人工劳作难免出现误差,致使南药种植过程缺乏有效监测。实践团后续将持续跟进,探索物联网监测技术,运用于南药种植全过程的有效监测,保障作物生长。
龙湾南药产业孵化园除了大力培植南药产业外,还大力开拓其它农作物产业,比如大豆、花生、水果玉米、生态丝苗米、辣椒、蜂蜜等,近年来为龙湾乡村振兴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广东省乡村振兴驻龙湾镇帮扶工作队队员钟嘉子(兼棠棣村驻村第一书记)、马鸿伟的引领下,实践团对该乡镇企业进行了考察。考察时,正值车间对农产品进行包装作业,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一起劳动,汗流浃背,切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

由于龙湾镇地处偏僻,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比较匮乏。实践团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村镇居民日常交流以当地方言为主,以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的群体以中小学师生居多,但大多夹杂着浓重的当地口音。实践团向棠棣村棠棣小学捐赠了一批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为孩子们介绍普通话的基本知识和规范用法,和孩子们一起朗读书籍,纠正他们的口音,希望爱学习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此外,实践团成员分批行动,走进农户家中,科学开展普通话常识以及正音教学,让农户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花开龙湾南药香,广药大实践团走进罗定龙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