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对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的重要部署。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广东药科大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1310”具体部署上来,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实施学校“党建领航、育人精品、学科培优、人才赋能、创新提质、保障增效”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制度保障、服务地方等方面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形成推动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
以产教融合培养新医科人才,为大湾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广东药科大学以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牵引,打通“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建设广东省高水平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中医药学院,建强数字化中药产业学院,夯实完善高水平“大药学、大健康”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药集团等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其中与上海复星医药集团签订合同金额2000多万的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创建医药校企合作新模式。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结合专业实际,通过设立“校企协同创新班”“交叉融合特色班”,以及“工学交替”“3+1”等模式,提高复合型医药人才的培养成效。该校还通过“学分带动、项目促进、活动推动、竞赛激励”四轮驱动,依托建在校园内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四阶递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服务学生自主创业,推动人才培养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需求结构的全方位衔接。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人民生命健康,激发产学研深度融合新动能
广东药科大学聚焦智能药学、海洋药学、临床精准用药、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性疾病、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和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等特色学科优势,着力构建化学药、中药和生物药“三大药”及药医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较完整的药物研发创新链。加强校地、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联动。牵头主办“2023首届粤港澳医药创新发展大会”和“2022年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与重庆太极实业集团、瑞康医药集团、广东一方制药、珠海联邦制药和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企业和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创建粤港澳医药学界多方联动机制,打造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高质量发展联盟。学校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云浮市合作建立中药种质资源库,开展种子与现代南药加工、标准制定、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科研和产业孵化工作,为云浮特色南药种质资源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该校还紧紧抓住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机遇,加强学校附属第一医院内涵建设;与中山市中医院、东莞市第六人民医院开展联合办学,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
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着力打通产学研融合的堵点、难点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东药科大学坚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运用好“四计划,三清单”,深入调研产学研融合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建章立制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其中,以大力实施“强药学者”计划为牵引,制定实施《广东药科大学“强药学者计划”实施办法》《广东药科大学强药学者考核管理办法》等,构建强药顶尖科学家、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学者等层次分明的人才引育体系,解决高端科创人才支撑不够有力的问题。统筹打造优质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将“学校科研实验室较为分散,实验资源整合利用水平不高”列为解剖式调研典型案例,制定出台《广东药科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解决科研资源整合问题。以专项整改整治的方式推进实施“科技共识期刊目录”“三定工作方案”等工作,制定出台《广东药科大学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广东药科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实施办法》《广东药科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方案》等一批制度文件,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为构建产学研融合新机制、促进成果高质量转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靠前担当,服务地方,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产教协同育人突显新成效。主题教育期间,广东药科大学领导先后带队赴110多家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为学生开拓700多个优质岗位资源;举办校园宣讲招聘128场次,为毕业生提供47000多个就业岗位,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与15家企业、医院签署本科生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建有研究生专业学位实践基地164家,其中省级示范基地28家,组织近100名专业学位研究生到实践基地开展学位论文和专业实践工作;修订完善3个人才培养相关制度,新增校级产业学院5个,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目前学校孵化基地的在孵项目达22个,年产值可达2300多万元,成功带动近1500余名在校学生和兼职人员参与创业实践。
学科建设与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主题教育期间,学校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目前,学校拥有临床医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5个ESI全球前1%学科;拥有药学、临床医学、中药学等2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癌症小分子药物研发创新与应用”、“杂环化合物催化合成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基于免疫炎症的抗肿瘤研究及临床诊断应用”“杂环化合物催化合成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等方面获4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公示),紧跟医药及相关产业、行业发展趋势,深化科技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迈开新步伐。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与73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方面的横向科研合作,签订“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上市后调查”、“金线莲等五种化妆品新原料的注册备案申请及相关化妆品配方研究”等合作项目89项,合作经费达1450万元。近期学校集中转让“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血脂代谢紊乱的植物提取物组合物及其应用”等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专利,转让金额达3350万元,较去年增长了10倍。
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作用更加突出。主题教育期间,广东药科大学发挥教育科技人才特色优势,主动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学校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党员专家和医务工作者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健康宣教、导医导诊和大型义诊等系列实践活动,服务群众8000多人次。选派59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到云浮、揭阳等地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服务地方产业行业发展。派出103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奔赴基层开展义诊服务、中草药种植、医药政策和药品食品安全宣传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签订了对口帮扶罗定市、怀集县的合作协议,强化学校对县镇村发展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积极为建设绿美广东、打造“百千万工程”贡献广药大力量,受到新华网客户端、人民网客户端、中国教育在线等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8/16/c7999857.html?colID=7747&firstColID=7747&appversion=10200&enterColumnId=7747&from=weChatMessage&date=bnVsbA==&laye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