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信息时报】你关心的高校招生信息 这里先推一波……

2024-06-25 浏览量:

2024广东高考明日放榜。上周末,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举行校园开放日或招生咨询会。多所高校公布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同时开放校园,让考生及家长实地体验高校的学习和生活。


A04~A05统筹 信息时报记者 邹甜

A04~A05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邹甜 黄淑仪 徐珊珊 陈诗颖


华南理工大学

今年在广东省

计划招生3500余人


6月23日,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主题为“这是你的时代,你的未来”的校园开放日活动。据悉,华工2024年本科招生总规模为7000人。其中,该校在广东省计划招生3500余人。

今年,华工优化专业结构,增加报考热度高的专业计划,新增智能海洋装备、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低碳与智慧能源实验班)、统计学、工业工程等5个专业招生,升级交通运输类专业为“工科试验班(智能交通与运输)”。

据各新增专业所属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软物质科学与工程计划招生60人,是全国高校首设专业,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空天科技、碳中和、量子信息等领域的前沿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软物质领域基础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多学科、交叉领域前沿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智能海洋装备专业计划招生20人,是面向未来海洋科技发展和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今年首次以智能海洋装备创新班(本硕、本博连读)名称招生,采用本硕博贯通培养。

能源与动力工程(低碳与智慧能源实验班)专业计划招生40人,该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低碳”与“智慧能源”强交叉学科知识,系统掌握能源洁净、高效、低碳和智慧化的转化、存储等专业知识的卓越人才。

在志愿保障计划方面,华工表示,填报该校志愿服从调剂且符合录取要求的,不退档;专业志愿填报无分数级差;投档和安排专业时以高考投档成绩为准,承认符合教育部政策的加分。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五年学制)不报不调剂,其中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专业入校后无需加试素描;软件工程(中澳班)、环境工程(中澳班)等不报不调剂。

此外,该校对报考的省内优秀学生,所有专业组均推出“零调剂”志愿保障计划。学校将继续实施专业志愿“非常6+1”,在专业组内报满6个不同专业(类)且服从调剂者,均可在专业组内选择一个非意向专业。


中山大学

录取通知书科技感满满


6月23日,中山大学(以下简称“中大”)举办本科招生校园开放日活动,公布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2024年,中大计划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55人、华侨港澳台学生500人,招生规模和往年相比保持稳定,略有增长。校方表示,广东高考物理类省排名1.6万名以内、历史类省排名2500名以内的考生有机会被录取;物理类省排名9000名以内、历史类省排名1800名以内的考生录取希望更大。

据介绍,今年中大继续实施按院系专业招生,学生录取的时候即确定了被录取的院系。学生入学后,可以享有经二次遴选进入特色专业学习的机会。除了1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外,博雅学院,政治学、经济学、哲学(PPE),整合科学,保密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智慧交通,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个院系专业实行入校二次遴选。

在开放日现场,中山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正式亮相。该校今年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以“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为主题,录取通知书礼盒名为“百年树人”礼盒。打开礼盒,将通知书向上抽拉,交替映入眼帘的是1924年中山大学最早的办学校址广州市文明路大钟楼,与2024年新生汇聚的广州校区南校园的代表建筑怀士堂。两个画面切换变化,展现中大百年风貌。

礼盒内不仅有中大校徽,还有一枚“世纪之门”徽章,用数字“100”的形态汇聚光影。“1”的形象源自南校园中轴线上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在“1”之后,第一个“0”的造型为富有历史感的拱门,灵感源自怀士堂大门。中间镶嵌的透射石英片上刻有中大校徽,可以通过光源(如手机手电)投射孙中山先生亲手题写的中山大学校训的全息图案。第二个“0”以充满未来感的旋转门和阶梯式设计,寓意学子济济一堂,共同跨入新的百年征程。据了解,方孔内镶嵌的是中大校友捐赠的用以制作芯片的材料硅晶圆,硅晶圆的正面是中大世纪华诞标识,芯片背面的二维码将带新生观看录取通知书快闪视频并获取超算习堂学习账号,赋予新生面向未来的“算力”。

此外,礼盒内还有18厘米长的“山高水长”镇纸搭配“世纪之门”徽章和山峦插片,徽章和山峦插片可自由摆放,镇纸上的卡槽内也可自由放置录取通知书、珍贵照片、明信片、日历卡等多种物件。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今年在广东增加招生计划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今年计划在广东、四川、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北、贵州、北京、上海等11个省(直辖市)招收约300名本科生,录取批次为本科提前批;学校在高考提前批次按照普通高考录取模式,完全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港科大(广州)将在广东大幅增加招生计划。

今年港科大(广州)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三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入学时不分专业,大一、大二进行通专融合的融合学科基础学习,大二结束后学生可根据个人志趣,在2024年设立的专业中自由选择方向;学校实行本硕连读和本博直读的贯通式培养模式,达到相关学术要求,可直接进入硕士或者博士阶段学习。

在“3+1+2”高考模式下的省(市),如广东、湖南、江西、安徽、河北、贵州,要求考生首选物理,次选化学。学校各专业课程采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高考外语单科成绩须达到120分(满分150分)及以上。


广州大学

转专业政策将更灵活开放


今年广州大学将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本科招生计划数维持在758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6632人。招生专业78个,理工类专业43个、人文社科类专业25个、艺体类专业10个。

据悉,今年广州大学两个新增专业为国际法、智能建造,招生计划共计110人。

此外,今年学校制定了更加开放灵活的转专业政策,学生可以选择在第一、第二学期期末或第三学期期中提出转专业申请。包括专业组内转专业,即在第一学期期末转专业,第一学期所修课程加权成绩排名在本专业前50%的学生,在当年招生专业组内免试申请转专业(限制转入规模的专业部分满足);学院内任选专业,即在第二学期期末转专业,允许学生在学院内任选专业(非师范专业原则上不设转入限制条件,师范专业转入比例适当限制人数);全校公开转专业,即在第三学期的期中转专业,学生可向公布接收转专业方案的学院申请转专业,通过公开选拔,择优录取,转出不设限制。




广东工业大学

今年本科招生计划10150人


6月23日,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2024年校园开放日活动。

据了解,今年广工本科招生总计划10150名,其中省内招生计划8800名(物理类计划7064名,历史类计划1259名,艺术类计划477名),新增智能感知工程、新能源汽车工程、化学、网络空间安全等4个招生专业以及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7个国际班。

据广工招生办公室主任吴烈坚介绍,按照往年报考情况,省内普通物理类考生,2万名以内,是广工的优质生源,在专业选择上有绝对优势;3万名左右,可以进入自动化、电气、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机械等热门专业;4万~6万名,可以选择材料、化工、环境、土木、建筑、经管类专业。省内普通历史类考生,2万名左右,有较大概率被广工录取。省内艺术类(美术类统考)考生,3000名左右,可以首选广工。本科国际班,物理类7万名以内、历史类3万名左右可填报;揭阳校区物理类6万名左右、历史类2.5万名左右、美术类5000名左右的考生,录取机会较大。




深圳理工大学

新生入学后接受通识教育


今年深圳理工大学仅在广东省招收120人,全部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进行招生。新生入学后接受通识教育,入学一年后根据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具体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神经科学、药学。在本科阶段,学校实行精英化本科教育,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发展路径,配备学术导师、工程导师或企业导师。

“进入学校后,大一以书院为建制开展通识教育,并在3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轮转;大二自由选择专业;大三实施‘学术轨、工程轨、创业轨’分轨培养;大四开展科研实践、产业实习、创新创业等。学生每周4天上课、1天在顶尖实验室里进行科研实践。”深理工筹备办主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创院院长樊建平说。




广东药科大学

全部专业按具体专业招生


广东药科大学2024年普通本科招生计划6480人,比2023年增加480人。其中在广东省内招生5737人(含订单定向医学生196人),省外招生679人,预留计划64人。

据了解,2024年起学校全部专业按具体专业招生,不进行大类招生。为方便广东考生报考,学校今年对广东的招生专业组进行优化调整。全校共划分为9个专业组,其中物理类划分为7个专业组,历史类划分为2个专业组。

录取规则方面,学校实行“分数优先”录取原则,不设置专业级差。投档到该校的考生,如服从专业调剂、体检合格且符合有关录取规定,均不退档。

除英语专业外,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对应试外语语种不作限制。该校公共外语教学主要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须谨慎报考。




广东医科大学

今年在粤招生计划4646人


广东医科大学今年有36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普通本科总计划招生5500人,其中广东招生计划4646人,普通类物理类招收3804人,普通类历史类招收270人,地方专项计划招收100人,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学士学位培养计划招收90人,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4+0学年制)计划招收140人,订单定向医学生计划招收242人。在全国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类计划招生760人。

该校今年招生计划与去年持平,广东省普通类物理类计划增加267人,历史类计划减少323人。

新增海洋药学、智能科学与技术2个专业招生,分别招收70人。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学士学位培养项目招生专业,其中药学与东莞理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智能医学工程与东莞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展联合学士学位培养,实行跨校跨学科培养模式。


https://epaper.xxsb.com/html/content/2024-06/24/content_757526.html


编辑:李西贝阳



上一条:【羊城晚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广东药科大学举办《红色沂蒙》艺术党课宣讲

下一条:【羊城晚报】【视频】考试周到来,眼睛:我太难了!眼健康科普走进校园,帮考生健康取佳绩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