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广东科技报】猪场沼渣华丽变宝之旅

2015-01-09 |0 浏览量: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黄林幸 猪粪,恶臭难闻,多数人掩鼻而过,避之则吉。为何却偏偏引起广东药学院学子的兴趣?广东药学院的Enactus创行团队致力于解决猪场沼渣随意丢弃堆放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结合所学专业技术在沼渣加入菌种发酵成绿色有机肥,变废为宝,并向周边农户推广使用。这一“寻踪沼迹”项目在解决养猪场污染问题的同时为猪农和种植户创造经济价值。
  而此项目也于日前一举拿下了2014普莱克斯&创行(中国)青年绿色公益项目全国总冠军。该项目已经先后斩获中国好梦想“华南智慧城杯”青年创业大奖赛三等奖、第九届挑战杯“创青春”省赛金奖,并成功获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第十届挑战杯科技类重点立项、三下乡-科技下乡-省重点立项等殊荣。
  沼渣处理迫在眉睫
  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与猪农共同成长的故事。2014年3月,广东药学院创行团队的钟浩佳、梁诗仪、李豪鹏三位同学在新闻上了解到: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猪场由于将猪粪直接排入河中,造成当地的空气污染和河流污染,引起当地村民的投诉,政府要求猪场进行拆迁整改。随后,他们深入猪场进行调研,了解到:番禺区为广东省地区的养猪场密集地。其中有接近30户养猪散户,他们的猪场规模多为200—300头,由于缺乏处理猪粪技术,他们直接将猪粪排入河中。这些养猪散户即为政府要求拆迁整改的养猪对象。而有1家规模为2300头猪的中大型养猪场却成为例外,其负责人黄先生曾在北京学习过沼气池工程的整体建造,黄先生通过建造沼气池的方式将猪粪直接排入沼气池。
  在与黄先生深入交流后,钟浩佳、梁诗仪、李豪鹏三位同学发现尽管黄先生通过建造沼气池的方式处理猪粪,但在猪粪转化为电力的过程中沼气池仍会排出大量的沼渣废弃物。黄先生由于缺乏沼渣处理技术,只能将沼渣排入附近鱼塘。随着沼渣量的增多,鱼塘环境逐渐不适合鱼的生存,水产养殖被迫中止。经过3年的堆积,沼渣量接近350吨,鱼塘已基本被填满。面对愈来愈多的沼渣,由于缺乏相关沼渣处理技术,同时鱼塘亦承受不住源源不断的沼渣排放,只能将沼渣排入附近的河道中。沼渣堆积腐化发臭,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和河流污染,给周边村民带来健康隐患。同时,沼渣被随意堆积在鱼塘中,黄先生被迫中断了原有的水产养殖。沼渣处理问题迫在眉睫。
  反复实验终变废成宝
  钟浩佳、梁诗仪、李豪鹏三位同学通过调研得知,沼渣作为猪粪发酵后的固体废弃物,富含有机质、腐殖质、微量营养元素、多种氨基酸、酶类和有益微生物等物质,通过加入菌种进行发酵,能将沼渣中的虫卵、霉菌以及有害微生物杀死,并提高肥力,从而将沼渣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改良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此外,据市场调研得知,我国有机肥市场规模以每年超过5%的速度增长,同时在有机肥免税政策支持下,沼渣有机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不仅是猪场负责人黄先生,在中国,还有无数像黄先生那样拥有沼气池的农户不了解沼渣潜在价值,或缺乏相关的沼渣处理技术,导致沼气池排出的沼渣随意丢弃,腐化发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于是,钟浩佳、梁诗仪、李豪鹏三位同学决定要将猪场沼渣变废为宝,并找到了另外5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了项目组,着手开始他们的试验。
  项目组与猪场负责人黄先生进行了沟通,最终获得同意在其养猪场进行沼渣发酵试点。项目组成员在农贸市场购买了菌种,并开始了第一次的沼渣发酵试验。然而,首次试验却以沼渣发酵不完全而失败告终。
  项目组向学校的老师进行了求助,并在刘胜会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得出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从农贸市场购买的菌种为综合型菌种,并不完全针对沼渣的成分进行发酵。二是菌种发酵的环境未能达到指定的要求。为此,项目组决定引进专业的EM菌种。该菌种每毫克活性菌种数达200亿个以上,相比其他同类产品发酵时间缩短,效果更明显。
  有了老师的技术指导,项目组与猪场负责人黄先生一同在养猪场进行了第二次将沼渣转化为有机肥的发酵实验。这一次,他们对菌种发酵的技术进行了改良:针对沼渣特性加入EM菌种,并添加红糖、木糠提升肥力。第二次的发酵实验非常成功,20天即可将沼渣转化为有机肥,相比普通发酵时间缩短8天。而且,发酵过程简单易操作:发酵所需的原料仅为Em菌种、木糠、红糖、薄膜和沼渣;发酵环境要求不高,为10℃-40℃,有空地即可达到发酵的环境要求;发酵过程操作简单,猪场负责人黄先生要做的仅是配备菌种激活液,沼渣堆肥和温度测量。第二次沼渣发酵试点的成功给予了黄先生极大的信心,他很快就掌握了此项技能,并坚定了变废为宝,将沼渣转化为有机肥的决心。
  为进一步测试沼渣有机肥的使用效果,项目组将成品分送到另外8家农户进行试用。经过1个月后,发现与未施用沼渣有机肥的田地相比,施用沼渣有机肥的田地呈现出4个优点:作物产量增加;土壤板结情况得到改善;作物被病虫叮咬的几率下降;菜色更鲜艳健康,卖相更好。试用过沼渣有机肥的农户均表示,沼渣有机肥产品质量好肥效高,意愿继续使用。
  寄望向更多猪场推广
  中国目前在推广沼气工程和清洁能源项目,据中国产业网报道,截止2013年,中国已有50亿农户引入沼气工程。在广东省,拥有沼气池的农户达72万,然而每年亦有大量的沼渣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广东药学院创行团队学生决定在未来1年内调研广东省内更多类似情况的猪场,将黄先生猪场的模式复制到类似情况的猪场,达到变废为宝,将沼渣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经济和环境效应的双赢。

 


编辑:



上一条:【广东新闻网】广东药学院团队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下一条:【人民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获2014年国家科技奖6项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