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到连南县人民医院的交通专线快开通了,那可方便多了。”
最近,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群众都在议论这件事儿。
了解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的人都知道,这是个大变化。两年前,当地人生病都会前往15公里外的连州就医,经济情况好的会直接去广州。因医疗水平跟不上,连南县人民医院曾是个“冷门”医院,怎么一下成了“香饽饽”?
这得从半年前说起。
2014年7月1日,连南瑶族自治县政府将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含连南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正式委托给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药附一院”)帮扶性托管。如今半年过去了,医院渐渐发生了变化。
托管??派14人团队扎根当地全面推行“去行政化”
连南地区是广东省贫困落后地区,是瑶族群众聚居的自治县,全县15万人口中,近半数为瑶族等少数民族。当地医疗卫生水平与全省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解决群众看病难的诉求非常强烈。
据当地群众介绍,过去他们看病不惜“舍近求远”,很多人会选择到邻县连州和连山去,经济条件好的就去广州。
广药附一院院长潘宣对此深有感触——一家有着200多张床位的医院,空置率超过50%;两辆救护车常年闲置在车库;医生平常的主要工作就是给群众看看门诊、开点药……在2014年托管前,连南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已因人员松散、技术设备落后,经营管理不够完善等原因持续多年陷入困境。
2012年,清远市发布了《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县级医疗机构建设”。如何让医院走出困境成为一个重点议题。当地政府想到了有着19年帮扶情谊的“老大哥”广药附一院。
早在20年前,广药附一院就和连南人民建立了帮扶关系。1997年,广药附一院还被当时的广东省卫生厅指定为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的对口单位。
潘宣坦言,乍一听这个邀请,他犹豫了:首先,这是一家困难重重的县级医院,可谓“烫手山芋”,好不好接?其次,医院本部人手已经够紧了,托管和帮扶不同,需要一个团队扎根在当地,能否派出人手?
出乎意料的是,在调查医院内部职工态度时,这个想法竟获得了绝大多数的赞成票,“毕竟帮扶了这么多年,不少专家都在那里工作过,建立了比较深厚的感情”。此外,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虽耗费很多精力,对储备管理团队,扩大医院影响力,也是有好处的。
得到支持只是第一步。怎么托管、托管后如何管理,才是真正的考验。
人才始终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一托管,广药附一院便派出了14人的团队扎根连南县人民医院。其中,院长任期3年,技术干部1年,并且原则上,技术干部两周才能回一次广州。
“我们托管不是为了赚钱,是公益性质的。”潘宣的想法是,托管后由医院派去专业的运营团队进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组建优秀的医护团队。
查看广药一院和连南市政府的协议,上面清晰地写道:托管的目的是为了使后者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当连南县人民医院业务收入增长超过20%时,广药一院仅在增长超出20%的部分提取小部分作为托管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药附一院决定实行去行政化、董事会领导下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分别成立了负责连南县人民医院管理决策的董事会,以及负责监督董事会的监事会。医院的所有职务都将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医院的领导班子成员由董事会任命,独立负责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
“我们是欢迎的。”连南县人民医院原院长房国荣说,在县政府开会讨论县医院改革时,自己主动要求退下院长一职,“不托管就发展不下去了”。
破局??培养医院骨干力量变“输血”为“造血”
近年来,广药附一院陆续派出专家去培训连南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可年轻医生一成长起来,因待遇太差多半选择“跳槽”,可谓培养一个走一个。没有人才,医院难以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和过去不同,我们要变‘输血’为‘造血’,要培养连南县人民医院自己的骨干力量。”这次接手托管,对于“领头羊”也就是院长的人选,潘宣考虑良久。最后,董群伟脱颖而出。他是一名骨科专家,也曾在帮扶南雄市中医院时挂职副院长,广药一院看中的正是他的经验。
转眼半年过去了,据董群伟介绍,连南医院的医疗技术得到了快速提高,医疗业务也得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光是去年7—12月,医院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6.61%,其中住院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17%;不仅如此,药品占比明显向好,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逐步减少,2014年7月至12月为26.03%,同比下降12.32%。此外,医院的学科建设也更加完善,现已成功开展妇科、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微创腔镜手术,脑内血肿清除术等复杂手术及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并多次成功抢救严重颅脑外伤、大量脑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休克等重症患者。
去年9月18日,该院专家还成功施行了首例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填补了全县医疗领域的一项技术空白;10月23日,专家成功完成连南医院第一例食管癌根治术,术程顺利……
据了解,最近,当地政府正计划开通到连南县人民医院的交通专线。“以后要看病,家门口的医院就能解决。”对此,不少市民表示,此举将更加方便各乡镇的群众就医。
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5-01-25/0759314408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