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增加办公室了?”曾东生一边接过夏昊强递交的申请,一边说一定满足小夏的要求。
曾东生,是广东药学院任命的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的董事长;夏昊强则是广州基奥迪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毕业2年多的中科院博士。
曾东生告诉记者,这已是小夏第三次提出要扩大办公场所了。2013年2月创办公司,最初3个人,小夏的公司现在已有80个员工,办公场所也从几十平方米扩展到400平方米。
珠江环绕小谷围,与城区一江之隔的广州大学城,少了喧嚣,多了宁静。由广东药学院和广州番禺区政府合办的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掩映于校园东南角的绿荫之中。2009年挂牌,孵化基地从一张白纸起步,去年便晋身国家级孵化器行列。广东药学院党委书记杨海涛说,大学生创业的平均成功率为20%,而这里却高达50%。
这个孵化基地在大学生创业入园前,会有一个特别的程序,即先要按照一个标准模式审视项目。基地借用广东药学院的技术力量,建立了一个专家委员会,由他们对申请入园的创业项目进行调查与评估;专家给出的意见,对项目的可行性、能否入园起到决定作用。
广东药学院孵化基地的这道评估程序,初看像一道门槛,但它实际上是为创业者把脉,减少了创业的盲动与失误。夏昊强带着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和项目计划书入园时,但往哪个细分市场走并没有想清楚。专家组看中了团队的技术实力,建议他们先做二代测序信息的解读与分析,找到市场的立足点;去年下半年,赶上国家批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肿瘤检测的机会,夏昊强敏锐地看到了发挥自身优势的领域,果断推进业务转型,专攻肿瘤的精准与个性化治疗方向。
开好头,起好步,这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刚刚出园的瀚潮公司,眼下在国内生态修复领域小有名气。当初创业时,这个团队凭借的就是一个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夺得冠军的项目。他们踌躇满志,一时却难以找到一试身手的地方。孵化基地与广东药学院沟通后,把学院内一个人工湖的水质处理、生态修复工程交给他们。首战告捷,士气大振,然后接连揽下外面的工程。羽翼新生,他们便扑向市场。
孵化基地总经理金维刚说,学生创业几乎都不懂企业管理。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与创业者交流、沟通,不断提升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境界,让他们远离创业风险。基地有一个10人左右的创业导师团队,天天为创业者提供贴身服务;即便是“含金量”很高的服务,也几乎是免费提供。
构建大学生创业的服务平台,是孵化基地的基本功。但广东药学院基地把服务做得高出一筹。金维刚说,孵化基地建立了大学创业扶持专项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租金补贴,为合适的项目引荐风险投资;基地与园区企业共建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以培育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基础人才;孵化基地还计划利用园区内创业导师资源,与广东药学院设立大学生创业学院。
李革是2010年从美国学成回来的博士后,她学的是高分子化工,在美国的大中型药企从事新药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够顺利地把新药从实验室“放大”到生产线,这是李革的优势,也是国内药企最为欠缺的技术。
“在美国也想过创业,但一付诸实施,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李革在广东药学院的孵化基地,有了如鱼入水的感觉。需要什么帮助,广东药学院就能快速回应。这里配置多种研发资源的能力,让李革和同事心无旁骛。
李革说,与其他园区相比,广东药学院孵化基地创业成本平均降低30%。目前,他们每年有4—6个专利问世,在研发新药与新药转让上斩获颇丰;同时,他们不仅承担了国家“863”攻关项目,还与其他单位合作共建广州市新药技术公共支持平台。
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5-06/16/c_127920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