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黄林幸)昨日(6月18日),2015粤港澳医药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东药学院举办。会议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集院士、专家、企业家的智慧,全力推进粤港澳三地医药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对接,共商粤港澳医药产业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大计。
健康产业国家级孵化器揭牌
研讨会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广东药学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香港药行商会、国际(澳门)中医药暨生物产业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由广东药学院、广州大学城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10多位大学校长、近30位在行业有极高影响力的高层次专家应邀出席大会并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粤港澳近200家产学研单位,行业学会、协会组织和医药企业参加了会议并展开交流研讨。研讨会扣紧“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主题,围绕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药物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弱、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成果转化率低等共性问题开展研讨,与会院士、专家带来了9个特邀报告,站在全球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医药产业的创新,对于解决粤港澳医药行业、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
研讨会同期还举行了两个揭牌仪式。一是为广东药学院和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共同建设的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获得的由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揭牌。二是为广东药学院和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共建的“吴阶平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揭牌。
传统中药走出国门正当时
樊代明院士以《医学与科学》为题分别从外环境与内环境、结构与功能、静态与动态、瞬间与长期、生理与心理、客观与主观、数据与事实等方面,详尽地诠释了医学与科学。樊代明深入浅出的讲述和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了全场共鸣。
张伯礼院士针对如何把握住中医药的发展机遇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抓发展机遇需要以制度做保障,同时中医药在国家发展中要做贡献,必须要把事做实,满足国家的需求。
陈凯先院士对创新药物研究和科技创新有着深入的思考,他认为加强创新必须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导向,当前要认真做好重大专项的‘十三五’规划,同时注意推动有利于营造创新环境的体制和机制改革。
姚新生院士在演讲中指出传统中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建议将“中药复方制剂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列为国家发展战略,提到国家创新药物战略研究的重要议事日程。
古今互融让中医焕发新魅力
香港中药学会会长徐锦全先生则关注了香港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提出了香港中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澳门科技大学校长刘良就如何让中医的“古”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今”互相融合、彼此促进,让中医在当下焕发新的魅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国际(澳门)中医药暨生物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吴楠就如何提高中医药暨生物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出了职业经理人培育战略,认为只有用良好的管理整合国家战略、技术、资本、人才和机遇等因素,才能使生物产业得到较好的发展。
引领粤港澳医药
产业一体化合作
广东药学院郭姣校长以《粤港澳医药产业分析报告及合作发展》为题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其一体化发展提出了科学建议。郭姣指出,在粤港澳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的背景下,广东的医药产业优势与问题并存,香港和澳门在医药产业方面也各具特点。郭姣分析认为,粤港澳医药产业的合作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而粤港澳医药产业经济的一体化已经是客观存在。
当前,在广东、香港、澳门建立相互联系的研究开发协作体系与人才发展和科技协作的战略规划、协作机制和协调平台,建立行业基础数据库,联手拓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企业集团,加强协同创新和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医药产业整体竞争实力,促进产业加快发展应当是粤港澳医药产业一体化合作的重要内容。最后,郭姣介绍了广东药学院在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创业学院、中药、化药、生物药三大药的研发创新平台;打造协同创新公共资源平台、构建一体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成果和优势。郭姣表示,广东药学院将充分发挥创新优势,在源头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担当起在粤港澳医药产业一体化中的作用。
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5-06/19/content_5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