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广东科技报】首个世界性代谢病学会落户广州 引领代谢病研究方向

2015-12-04 广东科技报|0 浏览量:


本报记者 张建列  通讯员 黄林幸

  11月28日,第三届岭南代谢病国际论坛暨第21届中日健康学术研讨会在广东药学院进行。本次会议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广东药学院共同举办。同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在广州成立。

  据悉,学会是首个落户广东的世界性代谢病学会,标志着广东在代谢病综合防控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东药学院校长、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主任郭姣教授任会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院士、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主任陈香美院士及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吴以岭院士任名誉会长。该学会由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100余位专家学者组成,欧洲经方中医学会、比利时中医药联合会等以团体名义参会。

  该学会以广东药学院为主任委员单位,以设在该校的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体为依托,这表明该校,尤其是郭姣教授研究团队在代谢病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认可和推崇。

  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代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目前,临床上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均作为独立病种进行诊治,国内外也仅有针对上述单病种的防治指南;主流治疗药物是化学药物,其优势在于作用机理清楚,起效迅速,但也存在作用靶点相对单一、肝肾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后易反弹等;而中成药市场份额不足15%,作用机制不清、物质基础不明、疗效不稳、对病因病机认识未能跟上疾病谱的改变等因素,制约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的发挥。

  传统的单一学科研究无法满足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控,由广东省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和广东药学院发起倡议成立世界中联代谢病专业委员会,旨在汇聚世界各国代谢病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促进国内外学者开展密切交流、合作,共商代谢病防治大计,大力推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病研究进展,制订代谢病诊疗国际新标准,提高代谢病防治水平,共同促进人类健康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代谢病中医药研究领域学术创新、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文化传播的摇篮。

  世界中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表示,该学会的成立预示着代谢病领域国际学术高地落户广州。他希望本届理事会在会长郭姣的领导下精诚合作,与全世界的同行一道,齐心协力,把学会办成一个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推动中医药国际化、有影响、有特色的专业委员会,为人类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认为,该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在中西医结合防治代谢病学科领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促进国际代谢病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希望委员们充分借助这个平台优势,加强海内外中医防治代谢性疾病工作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整合国内外医学科技资源,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创新发展。

  广东省中医药局领导代表广东省中医药局对学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以郭姣教授为首的团队,为我省、我国乃至世界代谢病领域的研究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表示,学会的成立是我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希望学会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全面提高我省中医药防治代谢病整体疗效和研发水平,为切实维护人类健康作出积极贡献。

  糖脂代谢病需综合一体化治疗

  糖脂代谢病是由糖脂代谢紊乱引起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包括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等。此类疾病紧密关联,临床上常多病并存,需综合一体化治疗和防控。

  郭姣教授突破现有理论束缚,抓住糖脂代谢紊乱的核心病理,把多种代谢病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综合防控,首提“糖脂代谢病”(Glyco-lipid Metabolic Diseases, GLMD)新概念。

  她带领团队,利用中西医结合优势,多学科合作,系统研究了糖脂代谢病发病全过程,建立并完善多靶点、综合、有效的防控策略与措施。突破了糖脂代谢病从脾肾论治,首提“调肝启枢化浊”和“枢纽肝代谢稳态调节系统”新理论,从肝论治糖脂代谢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获国家中医药管理批准成立以此理论命名的重点研究室;突破胰岛素抵抗机制现有认识,首次发现其脂肪组织和AT1信号通路的非依赖性,拓展了胰岛素抵抗研究思路,被国际同行在权威杂志上高度评价;首次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加速维生素D引起血管钙化新机制,引起公众对高热量加高维生素补充剂西方饮食习惯的广泛关注;突破中药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不明、疗效不稳的不足,研制系列创新中药,调节糖脂代谢吸收、转运、代谢、排泄等多个环节,多靶点综合改善糖脂代谢失衡状态,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实现了中药疗效不亚于主流化学降脂药,同时避免了化学药物肝肾损害、停药反跳等弊端,也彰显了中医整体观、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和特色,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病机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成果既得到了中医药领域的认可,获得了2012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又得到了西医界的认同,获得了2012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除行业奖外,研究成果也多次荣获政府奖励,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标志着广东在代谢病综合防控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海内外专家论道代谢病防治

  大会邀请吴以岭院士、郭姣教授、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Jonathan Baell 教授及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作特邀报告,美国圣约翰大学陈哲生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健康研究院李育浩教授、香港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终身教授徐爱民等13位专家作专题报告,分别就代谢病防治的新技术、新靶点、研究新模式、新评价体系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深入探讨。

  吴以岭院士介绍了其30余年络病研究重大进展,通过建立以“营卫承制调平”为核心理论的“络病证治”理论体系,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探讨消渴(糖尿病)中医病机-“起于中焦”(胰腺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的主要组织基础)、“及于上下”(脾失健运痰瘀脉络),针对糖尿病中焦“脾失健运”导致“痰瘀脉络”的中医病机,开发了特色组方中药“津力达颗粒”,在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医药科学研究所主任Jonathan Baell 教授介绍了天然产物化学及来源于中药的化学成分,作为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结构修饰等研究,指出研究人员要发挥中医药的巨大优势,从中药和天然药物中寻找防治代谢病的药物,并提醒研究人员要密切注意天然成分的“假阳性”问题,筛选真正有效的先导化合物。

  清华大学罗国安教授提出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疾病的出现往往会有早期的苗头。罗教授采用“整合生物标志物系统”的研究方法,提出糖尿病肾病早期风险应关注的几个指标,希望以此实现代谢病的早期预警、临床诊治、指导个性化用药、疾病预后及药物评价等。

  香港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终身教授徐爱民教授提出,肥胖可引起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甚至多种恶性肿瘤。徐教授发现了脂肪因子FGF21和新型激素在治疗肥胖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可以将其作为代谢病早期诊断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及新药研发的一个新靶点。

  ■ 链接

  形成糖脂代谢病研究的“广州共识”

  在郭姣教授糖脂代谢病研究基础上,与会专家通过“名家论道”,从不同角度对糖脂代谢病进行深入讨论交流,形成了糖脂代谢病研究发展“广州共识与国际合作框架”:

  一是建议糖脂代谢病列入国家战略研究。向科技部、卫计委等国家主管部门提出建议,加强对糖脂代谢病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早期预警、防治策略、药物研发、慢病管理等方面科研投入,从新的视角研究代谢病,增加我国在代谢病领域对世界人民健康的贡献,成为世界代谢病研究的学术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二是组成多学科协作组联合攻关。汇集全球学术资源,组成多学科科研协作组,从糖脂代谢病的大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早期诊疗、标志物发现、临床疗效评价、创新药物研发等方面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发布糖脂代谢病的诊疗标准和防治指南。

  三是成立糖脂代谢病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以广州为核心,向全国、全世界辐射,深入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人口健康,攻克糖脂代谢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难题。


链接:http://epaper.gdkjb.com/html/2015-12/04/content_14_1.htm


编辑:



上一条:【新快报】岭南针灸高人陈秀华荣获中青年创新人才奖

下一条:【广州电视台】首个世界性代谢病学会落户广州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