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有超过20万师生和居民。
广州治动力之门户篇
丁纯是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到大学城工作的第一届教师,“那个时候谁都不愿意来大学城”。张彦也是2004年进入大学城的,那时她的身份还是广东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太荒凉了,一到周末就想逃离,连个好吃点的餐馆都没有。”当初想逃离的张彦,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而且在大学城一待就是12年。丁纯说,随着大学城的发展,自己后来虽然有回到校本部的机会,但都放弃了,“不想离开大学城。”张彦不仅选择在这里工作,还放弃了市中心的学位,把孩子也送来大学城读小学。
丁纯和张彦都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舍不得离开大学城。这一切背后,除了环境、交通配套的提升,大学城自身在治理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展了为期9个月的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吴主任表示,番禺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广州大学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组长,负责开展大学城社会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据统计,2016年1至2月份,大学城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29 .9%.
卖掉市中心的房子
选择到大学城买房
丁纯清晰记得,十几年前的大学城,非常荒凉,除了刚刚建好几栋建筑,连棵树都没有。“感觉变化就是一天天发生的,地铁开通,交通专线越来越多,人越来越多。现在大学城空气好、景观美,一些朋友每到周末还会特意来大学城休闲。”丁纯说,“开始有朋友会羡慕我有眼光,工作环境很好。”
“感觉大学城的文化氛围会更浓一些,学校还配备了少年宫,放学就能直接去上兴趣班,很方便。”张彦一些在校本部工作的同事,甚至选择把市中心的房子卖掉,掉转头在大学城买了房子。“不能说大学城就完美了,可这十多年,它真的在变化,越变越好,越变越美。我们真的很希望它能进一步提升,能真正成为一个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港湾。”张彦说。
大学城变的不仅仅是环境。从2002年到2014年,广东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5.3%提高到30 .5%.在广州大学城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数量,分别约占全省的15%和30%.作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全部具备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其中9所具备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拥有7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创业者坚守大学城
不仅因为这里环境好
借助辖内12所高校、三大科技园区、广州超算中心等丰富的科技智力资源,大学城成了广州市的“智核”和广州国际创新城的核心区,一个个孵化器在各大高校里安了家。
“90后”王锐旭和估值近亿元的广州九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安身在大学城里。创业最初,他和团队成员在学校食堂里开会,每每由于开会太晚,经常会被食堂阿姨和校内的保安轰走,然后他们就站在路灯下开会。但由于附近就是学生宿舍,有时讨论的兴奋声音太大,吵到就寝的同学还会遭到投诉……虽然现在已经有自己的办公室,宽敞明亮的会议室,但在大学城的每一步都已经融入了他的记忆深处。
就是在大学城,王锐旭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蜕变。不仅成了一名创业者,2015年2月,他还受邀去了中南海,与姚明、陈道明等明星一起获得了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并向总理汇报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情况。现在,王锐旭的公司估值一亿元,可谓是大学生创业者中的佼佼者,可他依然选择在大学城坚守。“大学城是中国大学生最集中的区域,是我们兼职猫业务主要面对的群体,而且,我们的很多资源和人脉都沉淀在这里。”王锐旭说,留守大学城,不仅因为这里环境好,也因为这里的事和物,都让他和他的同事们留恋,“我们对大学城有着浓浓的情。”
建议大学城
建共同治理机制
对于每一所进入大学城的高校而言,感受到的变化同样巨大。广东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益玲,在广药工作了二十余年。作为首批进入大学城的十所高校之一,王益玲认为,进入大学城对于广药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王益玲说,进入大学城不仅让学校的硬件水平得到根本性改善,而且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都显著提高。“一个学校怎么样,从招生看是最明显的。十来年,我们生源充裕,高分考生年年提高,像药物制剂等热门专业,录取平均分数达到或逼近一本线。”
华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李盛兵直言,这几年,大学城高校共享方面的合作一直在推进,但总体而言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比如学分互认,现在大学城的十所大学之间都做不到。李盛兵认为,大学城首先要建立一个共同治理机制,“比如说,管委会能否成为各高校之间有效的联络机构、协调机构,成立十所大学校长联合会,组织定期会议、学术论坛等等。”这样才能有效让各个高校之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分享。“接下来的重点不应该只满足于学分、选修课这些资源,更多应该是高校之间科研资源的流动,合作搞科研。”
“大学城具备变身广州‘硅谷’的实力。”李盛兵说,大学城具备提供孵化器场所的硬件能力,同时,各高校根据省、市指导意见,相继制定了一批鼓励高校教师科研团队创新创业的优惠条件政策。“现在,大学城要成为一个学术区、科技创新区和产业区三方面融合的地方,科技企业要进驻。”他坦言,现在大学城还是一个学术孤岛,这个孤岛内部、孤岛与外部之间的联系还不够,这是急需转变的地方。
相关
广州市委书记
任学锋: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全覆盖
3月的第一天,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来到广州大学城和广州地铁开展调研。在实地巡察了广州大学城的整体环境后,任学锋强调,广州大学城有超过20万师生和居民,其城市环境水平既事关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也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必须坚持高标准建设管理。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确保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努力把广州大学城建设得更加美丽。
治理密码
校地共管共建
保大学城平安
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吴主任介绍,大学城社会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每项工作均明确了牵头单位、配合单位以及职责分工。此次综合整治从社会治安管理、完善交通组织管理、整治“六乱”、整治地铁口周边环境、提升市政管养水平、推进保留村城市化管理等六个方面着手,取得了一定成效。
原来杂乱无序的小摊贩、乱停乱放的搭客摩托得到了有效管控……“我们还搞了校地共管共建的机制。”吴主任说,原来的校园大多是开放式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次综合整治后,部分高校进行了封闭管理,校园刑事案件有了大幅下降。例如广东工业大学围蔽后,盗窃类案件明显下降,全年入室盗窃案件仅5宗,同比下降了460%;华南理工大学盗窃类案件,同比也下降了36%.综合整治尝到甜头后,广州大学也主动制定了学校的综合治理方案,书记、校长亲自挂帅,中大、华工的主要领导也亲自关心过问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
除了社会治理方面,管委会也发挥大学城优势,聚力创新驱动,构筑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现在,各高校建成创新创业平台约3.1万平方米,进驻团队约300个。”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番禺区16个镇街还与辖内办学的16所高校开展1对1共建合作,形成“一镇街一特色、一高校一品牌”的共建机制。吴主任表示,大学城已经有了自己的高校联盟,管委会协调发挥联盟办公室的作用,整合了各高校教育功能和资源,促进高校共同体建设。吴主任表示,管委会将进一步完善大学城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一流的“人文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未来之城”。
统筹:南都记者裘萍
采写:南都记者 尹来 钟丽婷
实习生 黄璇 通讯员 李宇虹 黄林幸
摄影:南都记者 林宏贤
链接:http://epaper.oeeee.com/epaper/G/html/2016-03/03/content_141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