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南方日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考验治理真本事

2020-04-13 南方日报 浏览量: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没有模拟,没有准备,考的是真本事。通过抗击疫情的斗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并认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政府体系内部进一步打通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壁垒,构建信息传递、协商、决策的协同共治机制,确保各级政府各部门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决策。加强对整个社会的组织动员,深化并畅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机制和渠道。
    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公共卫生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划生物安全、国家公共卫生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国家公共卫生治理能力。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实行疫情防控应急处理措施。

    优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形成卫生和疾控部门牵头,多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预警应急、监测和防控机制。成立国家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高级专家组,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预案,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形成疾控部门、科研机构与临床医疗单位之间信息和资源共享的联动机制,理顺新发传染病上报、确诊和发布的流程。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和科室建设。加快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关键技术研发,进一步做好输入性疾病防控工作。
    在此次疫情防控以及应对过程中,可以发现社会组织、私人团体、村庄社区等基层组织或团体组织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与动员能力。应该重视发挥民间团体的潜在治理效能,最终形成“党政统合、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奠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实基础。通过联动和整合,实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社会团体—基层组织之间的相互对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建设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应急平台,既为应急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又为统一协调、整合资源提供硬件保障,更为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提供有效途径。

    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全面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加强国家疾控中心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战略决策咨询、指导地方和基层疾控机构以及医疗单位等方面的职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农村、社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织密织牢第一道防线。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整体布局,加大投入,在医药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高安全等级的实验室,重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全面提高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能力。保持与世界各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沟通,建立更加紧密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实现跨部门、多学科和全球范围的通力合作。

    构建高效务实的次生灾害应对体系
    对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社会保障等多领域进行研判,构建高效务实的次生灾害应对体系。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加强对经济走势的预期引导,分阶段分步骤复工复产,适当鼓励网络电商、线上经济等多业态经济发展,提振公众、社会和企业信心。健全科学研究、疾病控制、临床治疗的有效协同机制,及时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形成制度化成果,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加强公共信息服务的沟通和监督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治理以及时、客观、真实的应急信息为前提,应急信息是影响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防控成效的关键因素。应急信息的及时获取和真实公开,离不开互联互通的应急平台。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平台,将医院、专家及相关医疗资源充分整合,同时开发主动申报与重大信息线索提供、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居家医学观察服务与管理、信息发布与健康教育等功能。此外,要加大监督监管力度,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针对性,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舆论关注。

    大力开展公民应急知识普及和公共卫生教育
    高度重视群众性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尤其要加强危机预防期的应急科普知识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以及画册、图表、板报等多种形式,提升公众的防灾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编写传染病防控手册,使公众普遍掌握避灾、救灾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日常应急情景模拟训练和实战演习,推动全民提升有效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类与动物、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作者:曾长隽,单位:广东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请用手机打开)


编辑:



上一条:【广东卫生信息】【科普】N95、KN95、KP95?口罩还有“有效期”?

下一条:【健康广东】【科普】N95、KN95、KP95?口罩还有“有效期”?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