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落下帷幕。我校在主体赛中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人工智能+”专项赛中入围终审1项,终审决赛项目、获奖总数量均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据悉,本届比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学联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300多万名学生的40余万件作品同台竞技、激烈角逐。经多轮评审,640件作品晋级主体赛,643件作品晋级“人工智能+”专项赛全国终审决赛。
从校赛、省赛至国赛的各阶段,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挑战杯”备赛工作,校领导多次关心指导竞赛备赛情况。在终审决赛备赛阶段,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与参赛学院紧密协同,对备赛工作实行系统布局、整体推进。校团委邀请专家开展多轮专题培训与模拟答辩,与参赛团队共同反复打磨细节、完善成果,全面提升参赛作品质量与展示水平。
赛前,校团委举行出征动员会,学校副校长杨全出席了活动。他高度肯定了各团队在备战过程中展现的科研实力与拼搏精神,同时鼓励参赛师生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完成最后冲刺,在全国赛场上充分展现“药学中西、医道济世”的校训精神,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本届大赛成绩的取得,既是学校强化药医协同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着力构建“大药学、大健康”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学校推动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赋能创新,加快形成学科交叉育人新格局的集中展现。
展望未来,学校将持续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校内外综合平台、实训平台、实践孵化平台”三大科创载体,优化“教师+学生+校友+企业家+学生投资人”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打通“课程—竞赛—实践—孵化”全链条培养体系,持续点燃师生投身科技创新的热情,为加快建设高水平药科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让创新之花在广药大沃土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