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广东药科大学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师生需求收集—问题解决—成效反馈”闭环机制,通过精准对接师生文化需求,以“作风之变”促“惠民之实”,推动文化育人与作风建设深度融合。
淅水书吧暖心蝶变
“现在我们可以在书吧看书学习,累了喝杯咖啡,饿了吃点简餐,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连贯和舒适。”药学院学生小李的点赞,源于学校对“在图书馆自习期间难以解决简单餐饮需求”问题的精准回应。通过对原有校园咖啡厅的系统性改造升级,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理念的“淅水书吧”应运而生——新中式环境里,书香、咖啡香与药香交融,学校师生团队全程参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活动策划,推出的药膳、健康饮品和简餐成为师生“新宠”。这个集阅读、交流、休闲于一体的空间,不仅解决了“就餐难”的问题,更成为学校深化文化育人的鲜活注脚。
育人矩阵显著升级
学校着力构建“大思政”空间矩阵体系,学工部、图书馆、二级学院等单位联合,在各校区建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等育人空间,不仅配置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专题图书,还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研讨、宣讲活动,更着力打造融“德智体美劳”于一体的明德、求真、砺行、尚美、躬耕“五育课堂”,通过差异化定位和协同化育人,既注重知识技能学习,也强调品格塑造与综合素质提升,着力构建健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格局。
学校将人体科学馆、中药标本馆等打造成为传承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政教育基地。走进中药标本馆,学生们直观了解药材生长和炮制过程与生长环境。古朴的典籍和鲜活的标本,点燃了学生们探索医药奥秘的求知热忱,也悄然播撒下悬壶济世、医者仁心的精神火种。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叶脉贴画与中药香囊的制作中,真切触摸到中国传统艺术的雅致韵味和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中药标本馆不仅是校内重要的教学见习基地,还先后接待了欧洲针灸学院中医药研修团、2025年暑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夏令营暨优秀中小学生湾区高校行等社会团体参观,成为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外,“百草园”作为药用植物重要科普基地,成功入选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迁地保护示范区、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进一步拓展了文化育人与科普教育的空间维度。
劳动教育结出硕果
学校坚持将绿美校园建设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校园的“绿化”“美化”“药化”,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育人空间。植树节来临之际,校领导与师生校友代表约700人在三校区同步开展以“植药香之树,绘校园美景”为主题的植树活动,栽种玫瑰、异木棉、山茶、栀子花等景观花圃以及沉香、化橘红、广陈皮、小叶紫檀、艾草等各种特色药用植物近千株。云浮校区开荒平整了20余亩闲置坡地,采用“一院一片、一专业一地”的管理模式,鼓励师生种植中药材、岭南特色果树、农作物等,让师生在耕耘中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山校区把“绿”栽满校园,让“美”浸润心田,打造了校友林、济世林、桂花林、桃花林、风铃木等特色园区,科学规划种植药用植物和岭南特色乔木,不仅美化了校园,也达到了药用植物科普教育的效果。几个月来,在师生的精心照料下,各校区绿美植物、药物长势喜人,陆续开花结果。师生们在劳动中体验播种的希望、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共同品尝亲手摘下的荔枝、芒果、菠萝蜜等新鲜水果,并纷纷点赞,“这是属于广药大的味道!”
文化作品展示闪亮登场
近日,以“数启新章,创翼逐光”为主题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作品展在图书馆成功举办。作品展将数字技术、艺术创意与社会洞察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跨越虚实边界的沉浸式剧场。展览分为平面静态视觉作品、动画影视作品、游戏作品与VR体验三个区域,涵盖游戏设计、交互装置、动画短片、文化IP开发等多元领域,共展出逾100个作品。
这一系列成果是广东药科大学作风转变的缩影。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领导带队开展16场师生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收集相关问题237条,针对民生痛点问题建立整改台账,立行立改,设置党员先锋岗132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191项,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从空间改造到文化阵地建设,从劳动实践到成果展示,广东药科大学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将作风建设成效转化为文化育人实效,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提供了生动实践样本。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083179722185623126&item_id=5083179722185623126&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