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页 > 媒体广药大 > 正文

【中国教育报】“三对接”造就“三强”医药人才  ---广东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纪实

2007-10-29 |0 浏览量:

    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高校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省属医药院校的广东药学院,近几年来,勇于面对挑战,紧抓发展机遇,在近五十年的办学基础上,坚持并发扬“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的特色,遵循面向医药卫生行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人才培养方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也十分清楚:看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如何,就看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因此,广东药学院从2003年开始,便提出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与学校定位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并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发展为比较成熟的“三对接”人才培养思路:即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对接。广东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三对接”理念为社会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和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相对接
  学校通过人才培养理念与学校定位的对接,突出药学和预防医学优势,培育特色医药专业,在培养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方面取得了成效。在高校连年扩招,就业形势严峻,医药卫生事业改革调整的形势下,学校毕业生由于专业知识过硬,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8%以上,居全省前茅。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广东省医药和卫生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为广东省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凭借扎实的医药卫生专业知识,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学校历届毕业生中有5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模范奖章,有196人立功授奖,其中一等功臣13人,二等功臣43人,三等功臣91人,先进个人49人。我院82届校友杜琳被授予一等功,全国巾帼模范,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接见。
  广东药学院为何能培养出一大批医药专业能力强的厚基础人才?广东药学院的医药专业历史悠久,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都具有明显优势。早在1958年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成立时,学校就开办了药学大专班、业余检验专科班,为基层培养了约2000名药学和卫生检验专门人才。1973年开设卫生、药学、口腔3个专业。在随后几年的发展中,有着几十年办学历史的近10所医、药、护士和助产学校因缘际会,流进广东药学院的血脉,奠定学校坚实的医药专业基础。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药学、预防医学成为当时学校的主要专业,医药并重。经过16年的艰苦奋斗,药学和预防医学在广东的主导地位逐步得到巩固。医药并驾齐驱,为广东药学、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龙头作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和特色。1994年,是广东药学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将医药工业作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作出要在广东建设一所独立的能够适应广东医药产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药学院的战略部署,将广东医药学院更名为广东药学院。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不断分析广东省医药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态势,逐步确定了“以药为主,医药结合”的学科发展思路,药学专业经过不断的建设,已成为学校的品牌优势专业和主干专业,在广东省医药界占有重要地位。
  在传统的深厚的医药基础之上,学校在近50年的建设和发展中,继续发挥医药优势和特色,集中力量办好医药类专业。目前,学校已发展到21个本科专业,涵盖5个学科门类,药学和预防医学仍然在专业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扶持学科,省厅级重点实验室和校级重点学科都分布在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预防医学都先后成为广东省高校名牌专业,药物制剂专业还是广东省同类专业中唯一的名牌专业,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一定的影响力。
  教育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对接
  学校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社会满意度很高。据调查,用人单位对该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满意率超过95%,近87%的接受调查的单位认为该校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所有调查的单位均表示欢迎该校的毕业生。
  同时,学校建成了一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多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其中以针灸协会为主体的青年志愿者,为南国大地广大群众和社区义务服务20年,服务群众达10万余人次,多次获得“青年志愿杰出集体”等国家级、省级的表彰,成为全国优秀社团的典型。
  这些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得益于学校与区域经济相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在专业建设上注意贴近市场,提高教育质量,重视打造优秀本科教育。
  适应区域经济,调整专业结构
   广东省是我国医药工业大省,“九五”期间,广东省政府将医药工业作为本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东的医药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广东省委、省政府还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目标要求。广东医药经济大省的地位和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决策,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又一次历史性机遇。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依托良好的医药学科优势,通过不断地培育建设,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展新专业,基本形成了与广东省医药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相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在专业设置上,学校根据医药管理市场的需求,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根据中药原材料市场情况,学校设置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分析与鉴定等专业;根据研究开发市场需求,学校设置了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药学等专业;根据医药生产市场需求,学校设置了药物制剂、制药工程等专业;根据流通领域、应用领域等需求,学校分别设置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以及临床药学、医院药学、医药贸易等专业,学校还根据卫生服务体系的实际需求,设置了临床医学、护理学、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专业。
   打造优秀本科教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根据广东社会经济与医药卫生事业的需求,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从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适应面、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等全方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此,学校启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六项工程”,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工程”,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试点学科大类招生,探索建立主辅修制度、双学位制度。
  实施“专业建设工程”,进一步构建与广东医药卫生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的本科专业体系,调整和优化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对专业进行分类建设;继续实施专业评估制度。实施“课程建设工程”,加强建设精品课程,提高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度;加强优质课程建设;完善课程评估制度;加强高水平、特色教材建设;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施“实践教学建设工程”,进一步探索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实施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重点引进和培养省内外知名、在本学科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学科带头人;积极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建设富有创新意识、教学水平和质量高、梯队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积极推进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教学管理建设工程”,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十分重视打造“优秀本科教育”品牌,视教学为各项工作的中心。近年来,学校从医药人才培养的特点和学校实际出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从各方面提高对教学的支持力度: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导向教学,人人关心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对接
  学校作为一所医药类本科院校,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深刻体会到了现代教育理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设了以“一二三六十”为框架的学生素质教育新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和三级创新教育模式。
  创设“一二三六十”学生素质教育新体系
   学校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旨在锻造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一二三六十”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本体系的框架主要由“一”个理念、“二”支队伍、“三”个系统、“六”个创新、“十”大工程构成。学校始终坚持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放在首位,树立了“学生为本,德育为先,开拓创新,全面育人”的教育新理念;武装和建设好学生政工干部和学生干部这两支队伍;建设信息反馈系统、和谐安全维稳系统、应急处理“三”个系统;推进观念创新、课堂教学创新、载体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六”个创新;打造党旗飘扬工程、修身立德工程、厚德载物工程、学海竞舟工程、素质拓展工程、春风化雨工程、扶困助心工程、和谐校园工程、青春扬帆工程、硕果荟萃工程“十”大工程。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三级创新教育模式。
   
近十年以来,学校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建设了教授与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二级院系实验中心、三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科研机构及重点实验室,强化产学研基地建设,构建了基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示范性实验教学平台、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平台、专业技能的特色平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平台的五级实践教学平台。同时,推行三级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将大学四年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低年级(早期接触科研,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第二阶段---中年级(中期专题研究,强化科研能力和专业技能),第三阶段---高年级(后期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依托五级实践教学平台,分阶段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即“早期创新意识和思维培养,中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后期科研实践技能培养”,形成空间与时间立体化的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广东药学院通过创设“一二三六十”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和三级创新教育模式,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广东药学院建成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5至2007年,学生科技立项连续三年连年翻番。近年来,获全国、省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奖项近50项;获“挑战杯”奖项共38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7项;在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作品竞赛共获金奖2项、银奖13项、铜奖25项,2006年因成绩突出被授予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06年首次参加“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等6个奖项;首次参加2006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广东赛区第三名。2007年首次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获省赛区二、三等奖。此外,学校在健美操、定向越野方面表现突出,定向越野队在2006年的亚太地区定向锦标赛中,获中距离赛第七名,世界排位赛第25名的好成绩。在2007年全国学生定向越野锦标赛中,学校夺得高校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其中女子团队赛获得第二名、男子团队赛获得第五名。


编辑:



上一条:【南方日报】广州新海医院改名广药二院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广东药学院院长朱家勇:构建医药院校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新闻总排行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