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收集武则天文字最多的广东药学院退休教师黄羲平,创造了“武则天文字碑砚”。昨日,广东药学院展出了该碑砚。
武则天造怪字
武则天自创的文字你知道有多少个?87岁退休教师黄羲平说他现在搜集到23个,是目前国内收集武则天文字最多的学者。黄老先生当年读高二时,有次翻书翻到一个字不认识,“山水土”竖着叠起来是什么字?他拿去问很有学问的爷爷,爷爷说就是“地”字,是武则天自己造的。地字为什么要写成这样?爷爷说武则天认为地光有土还不行,还要有山有水。这件事引发了黄羲平对武则天文字的兴趣,念大学时他就读中文系,收集武氏文字的行动就开始了。
几十年下来,黄老通过各种渠道找到的武则天文字有23个。然而,用什么形式将这些文字更好地记录并流传下去呢?黄羲平想到了碑砚。据史载,武则天为自己立下“无字碑”,自称:“我功罪未定,碑上不必刻字,留与后人评说。”黄羲平决定仿照无字碑,将武则天文字写成一首五言绝句篆刻于其上,作为对武则天一生的评述。碑砚选用肇庆端砚,为了墨砚模仿得逼真,黄老先生先后三次赴西安,一一记下无字碑各个侧面的特征。
黄羲平老人介绍,碑座的前面是武则天两个皇帝丈夫之名,后面是她两个皇帝儿子,左右各为她的年号,寓意女皇一生先后控制了四个皇帝。碑砚用武则天文字写的五言诗“翻译”成汉语为“照国年天授,载初吹圣人,君臣证又正,地戴日月星。”碑砚后面有武则天所作的两首回文诗,一代女皇武则天一生写照在黄老的小小碑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保存好武则天遗字
“这些遗字都是民族语言的瑰宝,经过年月消逝,所剩无几。将它们挖掘出来并保存下去是我们后人的责任。我将它们排成一首诗,这样这些字就会流传保存下去,不会消失了。”黄羲平说。老人家自号为“居士”,一生潜心研究、挽救濒临灭失的传统国学和文史精华,在回文、盘中诗、汉字源流、微书等文史绝学上均有卓越成就,载入新中国第一部人物传志《中国人物年鉴》。昨日在广东药学院的展览,黄羲平其他书法艺术作品也一起展出。
不管什么时代 毛笔不能丢
身穿一身唐装,87岁高龄的黄羲平生于1920年,出身书香世家,4岁就开始学字,儿时家里还聘请秀才传授他四书五经,老人一生对中国古文字及书法有深厚感情。昨日,对国学及书法在现代的传承这一热点,黄羲平接受记者采访。
记:现在很多人认为学习书法已经赶不上时代了,您怎么看?
黄羲平:不管什么时代,毛笔不能丢。你是什么人?中国人,中国人就应该会写毛笔字,这支笔不能丢。我4岁抓笔,到现在快88岁了,没有掉过这支笔,毛笔写出我们中国人的面子!
记者:前一段时间,广东省教育部门规定在全省中小学开设书法课,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师资力量的缺乏。
黄羲平:开书法课很有必要,早就应该开!我年轻的时候,不管穿得多光鲜,字写得不好,就是丢脸。很多人说现在节奏快,没时间学书法,那都是假的。谁愿意学,我义务教他,每天练一两小时,保证不用100天就能写一笔过得去的毛笔字。